原帖由
LWL7474 于 2009-9-18 16:28 发表
124年了,居然拿拉尔斯一点办法都没有。看来VEDA也不是万能的。
原帖由
SHINLEO 于 2009-9-18 21:20 发表
没准老男人当年的妻子是正常人,女儿是混血啊!
毕竟在绿骡乱搞下连傻子那都能山寨出来啊(即以某个人为蓝本做出外表完全一样的人造变革者)!
原帖由
塔契中尉 于 2009-9-18 22:45 发表
如果对欧里亚计划没有坏处的话,VEDA不会刻意阻止Innovade们的行动的。
性格和性别形态也只是指的外貌……真正的能力谁都不清楚
还有求访问出处 ...
原帖由
塔契中尉 于 2009-9-18 20:51 发表
Lars过去的家庭结构似乎就如同Telicyra说的那样,双亲与孩子都是伪装型Innovade,虽然孩子的那点还不能确定,但也八九不离十是了。可如果那孩子真的是两人爱的结晶,那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伪装型Innovade是否拥有繁殖能力?
...
原帖由
wwc1988 于 2009-9-19 04:39 发表
如果计划不考虑到实验人类跟变革者的繁殖问题的话
或许VEDA都有机会尽量回避这环节以免节外生技
变革者是到了某段时间就会回收,跟人类有太深入的关系并没好处
例如某变革者回收后,人类爱人在某处找到换了新身份的他 ...
原帖由
urusai 于 2009-9-19 10:05 发表
虽然现阶段并无明确信息声明准变是否具有生殖力(不论型号)
不过单从这篇中的情况
医生已经说明过了
为了收集家庭在社会结构里的相关资料
而特地投入了仿家庭结构的准变三人组
比如说拉尔斯+伪艾牛+他们”爱“的结晶 ...
原帖由
wwc1988 于 2009-9-21 17:25 发表
这里还是说清楚一点
我认为人类的生命有别于其他生物
人类的记忆人格比肉体的存在更能代表一个人的生命
自觉方面都会得到继承
而且我指的不光是记忆,而是知识以至潜意识
一切被大脑内的所有资料全部转移过去新的身体 ...
这只是个假设
人的大脑是信息源,不断地在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
有了信息,我们才能够在潜意识中看到我们的记忆,并通过接受不同种类不同量的信息构成自己的性格,和思想
同时,信息也可以由特殊的方式呈现,不同的信息经过碰撞,融合,可以成为新的元素,甚至物质
如果再做个假设,宇宙大爆炸便是由压缩的信息源膨胀而成的,那么一切都可以解释了
说白了,信息构成了我们,也构成了这个世界
那么,通过利用自己大脑内信息对外界的入侵,并改写自己周边信息的行为,是否能够让一些超乎现象的事情发生呢?
原帖由
satanasdemon 于 2009-9-22 22:01 发表
感觉移植意识是不可能的...因为意识产生在自己的大脑。现在很难知道到底意识是否有特定的某个载体(古人所说的“灵魂”)
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在经验方面,即自我经验是如何产生的(“自我”是如何感觉到“自我”的存在的,也可以说这种“自我感觉”是如何产生的)——维基百科“意识”(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可以否决现在意识要依靠于整个脑部的说法)
像脑部这样由高度分化的细胞构成的器官能继续分裂的细胞应该不会有多少,而且新陈代谢本来就由脑部控制所以就算新细胞替换了旧细胞也不代表脑部替换过了。
但变革者可以意识的传递这点我可以承认,
因为他们的意识不是产生在大脑而是veda,因此很有可能是以某种载体的方式传递意识。(本身意识也已经是数据化的,是由数据形成的意识)
原帖由
骡马不分 于 2009-9-23 17:01 发表
意识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是没问题的,这并不能阻碍技术上移植意识的可行性,比如说我们的硬盘就是物质的,照样可以在不同的个体上承载相同的数据,而我们的意识就相当于操作系统,记忆就相当于数据信息,操作系统本身其实也是由数据 ...
1.所谓信息,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和保留的某一事物形态、结构、属性和含义的表征。主体对于客体提供的信息,是要进行选择的。
2.进行选择是完成认识的必要条件。客体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人们没有必要没有可能吸收对象的全部信息,只能吸收所需要的信息,要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
3.认识过程不是对客体信息的简单搜集与再现,而是在选择的基础上,根据主体的认识图式,对信息进行加工过滤,整合重构。这一过程就是建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帖由
gravityforce 于 2009-9-24 06:06 发表
所谓灵魂,即主观存在=固定的记忆+
瞬时的意识
这样再进行讨论,事实上就简单了很多,
显然不能也不可能将瞬时的“意识”进行转移,那所转移的只能是“记忆”
这样就又回到了之前的“昏迷论”,按照上面的公式,昏迷时候没有瞬时的意识,那不妨认为其是一种“灵魂出窍”的状态,既然“昏迷”并不代表生命活动,确切的说,不代表主观存在活动的死亡,那显然,此时转移到新个体,只要能够在醒来的一刻产生瞬时的意识,即可以认为是一个相同的灵魂,相同的主观存在
至于说这个新产生的意识是否是原本的意识、和原个体应当产生的意识是否相同,其实只要考察一个论题,即“下一秒的我是否还是我”,显然,
意识的瞬时性特征决定了下一瞬间所产生的意识是处于不确定叠加态,在旧个体身体死亡(自然也不可能再产生新的意识),新个体记忆转移激活的情形下,自然也必然的应当认为,这是与原个体在主客观上完全相同的存在
这样也就是的“完全复制”得以成立
原帖由
THE-O 于 2009-9-23 20:23 发表
在现实世界里,人和电脑程序乃至人工智能完全不同。人的认识过程是能动的,通过不断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完成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同时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简单的说,就是符合哲学基本规律“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同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考方式的模拟,并不具备与物质世界能动的能力,也就没有认识的过程,不会拥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也就无法形成人格。
所以人脑和电脑之间能动与否的区别不是你想象的区别那么小,而是确立人作为智慧生物而不被人造物主导的关键所在
意识活动是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的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具有主观的特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意识就其内容而言,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只有当客观外界的事物和现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通过神经系统传达到大脑,再经大脑改造制作之后,才能产生意识。
人工智能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类的某些智能。
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而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人脑的意识活动构成人的精神世界,包含丰富的感情内容。电脑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对人脑意识活动的模拟,不具有社会性,不包含感情的内容。例如,人在意识指导下的行动,总是要考虑到由这种行动所引起的后果,尽管人不能预料到行动的全部后果。而电脑表现出来的智能只是执行特定的指令,并不考虑什么社会效果;电脑的动作是对特定指令的执行,完成这种动作本身不具有任何社会意义。
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不具有这种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