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T6-MAX 于 2007-5-29 02:11 发表
电热斧的可用性比较高
人形机动兵器的高度不会超过10米这个比较赞同,不过只现于地球
在宇宙下还是可以的
说不定以后发明出超轻超硬的合金
原帖由
无印凉粉 于 2007-5-29 07:48 发表
总是感觉以后装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陶瓷,很怪吧。。。
原帖由
ayaayaaya 于 2007-5-29 00:11 发表
样品完成了美国军方的要求,根据研究人员计算可以继续强化,理论上就可能挡住战列舰的主炮射击。但还没来的急研究就发现了致命缺陷,成本一核算,就放弃了。
原帖由
无印凉粉 于 2007-5-29 07:48 发表
总是感觉以后装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陶瓷,很怪吧。。。
原帖由
ayaayaaya 于 2007-5-29 08:21 发表
到确实有研究氧焊剑的
不过似乎碰上的技术问题就是以剑柄的相对大小燃料共给似乎外接,成了拖着根绳子的剑~也不知道解决没有
原帖由
hannibal 于 2007-5-29 08:29 发表
真的还是第一次听说啊~
如果考虑到装甲及背甲目标的结构强度,个人认为所谓阻挡战列舰炮击也仅仅能停留在理论上。
原帖由
忧郁的羊 于 2007-5-29 09:11 发表
是呀
即使造出来这样的兵器挡得住战列舰炮击 但内部的人员震也震死了
原帖由
琳玛奥 于 2007-5-29 09:15 发表
如果能保证一定的不破性,可以在装甲的空隙间灌满水或者食用油
原帖由
琳玛奥 于 2007-5-29 10:00 发表
水具备无限弹性,可以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缓解力,这在反尔纳的小说中也提到过,不过似乎比较适合一次性缓冲……常备的话不清楚了
原帖由
ayaayaaya 于 2007-5-29 00:11 发表
这篇文章是在下前一段时间写成的,如果有人有兴趣,在下会继续下去的。
原帖由
ayaayaaya 于 2007-5-29 00:11 发表
这就是相转移防御,可以大大增加轻型车辆/直升机的防御。是美苏在2战中发现的。T-34是比较早利用这一原理的著名坦克(T-34的车体前装甲为45mm/45度斜角,最后防御力是90mm均制装甲)。
原帖由
琳玛奥 于 2007-5-29 10:00 发表
水具备无限弹性,可以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缓解力,这在反尔纳的小说中也提到过,不过似乎比较适合一次性缓冲……常备的话不清楚了
原帖由
Robin567 于 2007-5-29 10:17 发表
液体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会向四周均匀的释放这种压力,否则液压系统这种现在常见的机械装置就不会存在了
原帖由
Robin567 于 2007-5-29 11:08 发表
那么请LZ解释一下为什么在T-34出现之前20-30年代就已经有战列舰和巡洋舰使用了倾斜装甲来提高主装甲带和炮塔的防御性能了呢?
楼主至今为止的通篇文字只是对于倾斜装甲效能的考量,与SEED中基于“通过能量的消耗能令实 ...
原帖由
Robin567 于 2007-5-29 11:30 发表
如果主装甲对刚性的要求要远大于韧性,那么被命中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和玻璃一样完全碎掉。
原帖由
Robin567 于 2007-5-29 11:49 发表
对不起,我刚刚论述的很清楚的说明了HEAT和动能弹的与装甲的关系了,HEAT不过是利用了炸药对于金属药罩的作用力将整个药罩高速向前抛出形成一道高速的金属射流而已,本质上还是利用动能和高温穿透装甲其本质上与穿甲弹无疑 ...
原帖由
Robin567 于 2007-5-29 11:30 发表
如果主装甲对刚性的要求要远大于韧性,那么被命中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和玻璃一样完全碎掉。
装满水的后果只有一个,整个水柜完全变形,如果是这样不如采用爆炸反应装甲
现代主战坦克坦克只有的前方60度的主装甲是以装甲钢、复 ...
原帖由
Aeolides 于 2007-5-29 13:54 发表
楼主说的这个原理和我所知道的PS装甲的原理的说法有点不同啊。我所听到的说法是这东西的特点是把针对局部的攻击所产生的能量转移到被这种装甲覆盖的其他地方来分散,从而达到削弱攻击的效果······似乎和入射角这 ...
原帖由
radish 于 2007-5-29 14:06 发表
看了更迷糊了,LZ你所言为何物?
化学能弹头主要就是靠爆炸和爆炸挤破弹头的空心钟罩所产生的金属射流作为杀伤力,米氏粒子炮就源于此
看到这个,我思维就完全彻底混乱了
...
原帖由
ayaayaaya 于 2007-5-29 14:47 发表
在下那句话是说在单光束炮中加入类似金属射流的粒子,产生光束粒子炮(冷战中开始研究的)。
无论是米诺夫斯基·伊约内斯科型核融合炉、高达尼姆合金γ,还是集大成的MS及发现米诺夫斯基粒子之后出现的军事技术,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米诺夫斯基物理学的影响。而能够直接反映米诺夫斯基物理学的东西,首先当属MEGA粒子炮。从米诺夫斯基物理学中我们知道,米诺夫斯基粒子分为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两种,两者呈对状存在(大量的米诺夫斯基粒子会因粒子间的电磁力和重力相互转换作用自动形成立方晶格,I FIELD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将正与负的米诺夫斯基粒子加以缩退、融合,就会形成中性的“MEGA粒子”。MEGA粒子在缩退时积蓄的能量中的一部分将会再转化为动能。高能状态下的MEGA粒子在蓄积至足够的量之后将会以“弹”的形式发射,但这种发射仅仅是无秩序的扩散。因此,需要在I FIELD所形成的“炮身”内收束及反复加速然后才能发射(I FIELD具有遮断MEGA粒子的特性,因此在FIELD内MEGA粒子只能前往唯一的通道——“炮口”)。这就是MEGA粒子炮的原理。
原帖由
Robin567 于 2007-5-29 16:00 发表
在那之前我已经提到了,以发射方式和作用原理来看,粒子炮类似于穿甲弹而不是破甲弹。破甲弹的金属药罩是锥形的,所以受到炸药挤压之后其形成的金属射流其命中装甲后的形状也是一个入口大尾巴小的锥形。
U.C.中对于粒子炮 ...
原帖由
=tv= 于 2007-5-29 17:11 发表
相转移防御原理与其说是用骨架式装甲的移动来控制装甲模块进行防御,倒不如说是在设计时通过外形设计和附带装甲贯彻这种原理,进行装甲防御能力提高设计。形象化的解释可以想象太极拳的拆招卸招。应用在MS上的话活动骨 ...
原帖由
ayaayaaya 于 2007-5-29 19:03 发表
根据当时记录大概是这样的,在单光束炮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根据破甲弹的爆炸从而产生金属射流的威力要远大于单纯的爆炸这一点,展开了在光束炮中加入粒子的试验,也就是光束粒子炮。
最终结果如你所言。
破甲弹确实是诞生光束粒子炮的原理,但不是光束粒子炮的原理哦。
米氏粒子炮就源于此,后面说到光束炮的时候我会具体说
原帖由
持镰者 于 2007-5-29 19:12 发表
讨论就讨论,怎么搞得好像冷嘲热讽似的
那么如何预测来袭方向和弹着角度来相对应的改变装甲角度?
原帖由
持镰者 于 2007-5-29 19:12 发表
讨论就讨论,怎么搞得好像冷嘲热讽似的
那么如何预测来袭方向和弹着角度来相对应的改变装甲角度?
原帖由
=tv= 于 2007-5-30 11:51 发表
在老刘的《球状闪电》中有主动防御系统的想象应用,虽然不实际但有点味道。就是通过雷达进行反攻击指挥,在敌弹进入攻击范围前自动发射防御弹提前破坏,甚至使用可动式装甲(比如说用折叠架在主体和装甲之间建立类似手关节一样的活动机构)去硬挨。尽管是硬挨但不是主体部分受损,所以可以忽视。驾驶员不是绝地武士,同时一个驾驶组也不仅一个驾驶员,当时的主要设计方案就是强化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防御指挥。但是正如LZ所说,这一技术实在过于繁琐和过于昂贵,而且和其他技术存在冲突,用在军舰上都不合算,因此更别提用在陆军单位上了。目前已知付诸实施的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应该是俄罗斯“竞技场系统”。法国和美国的类似研究不太清楚。高达的伪科学技术是否能付诸实施有待观察。
原帖由
持镰者 于 2007-5-30 12:44 发表
凡是不依赖装甲进行弹着后被动防御,而以各种手段避免被击中的方式都属于主动防御
原帖由
Aeolides 于 2007-6-2 01:08 发表
seed的相转移装甲的原理是将针对局部的攻击力量分散到全身。除非你的攻击力大到能够破坏这种情况,那样的话就无法防御攻击,而且根据在高达吧以前的讨论认为可能造成的结果是被命中的机体全身粉碎。或者用其他方式进行 ...
原帖由
无印凉粉 于 2007-5-29 07:48 发表
总是感觉以后装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陶瓷,很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