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游客! 注册 | 登录 | 资料修改 | 用户必读 | 搜索 | 管理
奖罚日志 | 排行榜 | 精华区 | 废弃区
 Operation Zero 〖版主: R·Dorothy(FRIDAY) | 仿佛桃源故人至,原来一朝南柯梦。(noin) 〗
HP:100 | 气力:100 页码:  1
作者 主题:[影评]-《历史、疯狂、末日》-
离线 神乐坂惠里
(UNE)
所 属:阿纳海姆
等 级:工程师 Lv 3
帖 数:478
EXP:12669
 
发表时间:2005/5/4 17:27:18



历史、疯狂、末日

——《帝国陷落》





说德国人是世界上做事最一板一眼的民族,对于事物的认真和执着程度都是让人感到绝对不能够马虎的,包括对待一切,历史和事实,纵使是曾经令他们的民族不堪回首的历史和事实。

跟量产大片的好莱坞相比之下,德国的电影人好像从来都在刻意徊避二次世界大战这么一个题材,战争类影片相信在德国也不怎么样吃香,长期以来我所接触过出自于德国人自己手上的二战故事片好像就只有德国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一部,以及合作拍摄的《铁十字勋章》,同样关于那场人类史上的巨大浩劫,不同于好莱坞注重票房的商业化,不同于法国式的轻松和幽默,也不同于前苏联式的政治宣传,就在罕有的那么一两笔着墨之中,德国人对于自己曾经疯狂的那段历史轻轻敲下的回音是认真和反思的。

比如说三个不同版本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前苏联版的四小时大片给人们看到的是气势磅礴和场面浩大,坦克飞机漫镜头都是,故事平铺直叙式地发展到结束;好莱坞版(或者说是欧洲版准确点)的《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则是注入了更加另类的元素,似乎对于战场以外的描写篇幅过多了一点,感觉几乎成了另一个版本的《珍珠港》(当然就故事性而言前者始终有比后者出彩的地方);以上两个版本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比较为人熟识的,但比较之下,德国人在差不多几十年前拍的一部《斯大林格勒战役》却是不为人知的状态下,由一支增援到东部战线的德军小队作为这场残酷战役的见证者,初出茅庐的年轻军官和显得散漫但十分善战的老兵们,在进入这个城市后被包围最后被消灭的故事,德国人像是以认真的个性在复述这个残酷的故事,与前两个版本相比起来,观众的感觉更多的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其中的德国士兵。

事过景迁,当若干时日后,人们为美国人八救一的雷恩拯救小队感动的时候,为黑鹰直升机坠落到地上后那十五个小时所吸引的时候,战争和电影之间的结合仿佛无意识地成为了一种娱乐和消闲的工具。

有时侯连自己也混淆了,到底自己所看到的是历史?还是电影呢?后者是永远无法把前者真面目所还原的,只能够取其最大约数,你所相信的就是历史和事实,叫嚷要“拍出像记录片一样”的电影人大概心里也明白自己在骗自己而已。

前段时间,沉寂久许的德国电影界在“是历史?还是电影?”这个问题上因为某部影片的关系而再起波澜,正确一点来说,应该该部影片中对于某个人物的处理而引起外界的注意——

《帝国陷落》(Untergang Der),其实看名字就大概可以猜想到它的内容之一二,德国方面的电影海报都是用一个残破的柏林街头和几个模糊的德国士兵身影作为主题,而不像在国外的DVD封套上用那个被争议的主题作为封面,因为这个人物对于整个德国和整个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来说留下的创伤和灾难实在太大了。

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被攻陷前最后半个月的日子(一般介绍都说是希特勒自杀前最后的十二日到4月30日,事实上影片是延续到德国宣布全面无条件投降的5月8日前几天为止的),过去也在许多影视作品和文学报告中接触过,不过发觉都是比较片面和简单化的描写,至于影片方面,纯粹是作为一个狂人最后灭亡的时刻,都是一个终日歇斯底力的反面形象,前苏联影片的话更加是随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把丑化面进一步扩大。

看这部影片时,恰巧是跟着美国作家威廉·夏伊勒的纪实文献《第三帝国的兴亡》一起看的,所以可以发现《帝国陷落》中的描写基本上都是可以考证的事实,看过许多观众评论说对本片中出场的人物(德军将领和纳粹官员)都搞不清楚谁是谁,建议对这段历史本身就不熟悉的观众可以先看一看相关的文献资料。

作为《帝》着眼点的容克夫人,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她是希特勒最后在地堡中的两名女秘书之一,《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有提起过她的名字,主要是像影片里所说的一样,她是当时为希特勒记录下遗嘱的人。

影片开头是年轻的容克夫人在1942年时被带到位于东普鲁士的狼穴指挥部,在那里第一次见到希特勒并被获聘为他的秘书,这里有几个细节,希特勒跟容克夫人握手时问她是哪里的人,容克夫人回答了一个地方名(是慕尼克还是哪里?),希特勒知道显得有点高兴(因为那个地方跟他有点渊缘吧),然后让容克夫人试用做速记员时,很明显她跟不上希特勒的速度,见她停下来的希特勒就说重新再来一遍吧——

我想这大概就是这部影片富有争议的地方其中之一吧,过去影片里的希特勒无非是疯狂中带有神经质的符号化丑角人物,无论哪一片影片都是如此——不知道是《帝》真的要“还原”历史,还是标新立异,影片在一开头就赋予希特勒这个世纪大魔头一个“比较”普通人的形象,如果影片光光是为了强调这一点的话,我想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接受的……

转眼之间,两年半过去了,时间已经是1945年4月20日,也就是希特勒的60岁生日,但总理府大门前的街道上再也看不见高举右手呼喊口号的狂热人群,只有数名德军在慌张地搬运一些箱子离开,头顶上的空中不时有炮弹落下爆炸——俄国人已经兵临城下,第三帝国的丧钟敲响了。





只有希特勒还在总理府的地下庇护所里急着转,这时候他显然已经没有那时候对容克夫人的宽容,他一味在地图上去找那些根本不存在的突围部队。

他身边的将领和官员们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准备从他们“敬爱的元首”这条沉船上争相逃离,大胖子的戈林只出现过一次,后来就背着希特勒逃到柏林外去,奸诈的希姆莱则已经开始暗地里跟盟军议和。





希姆莱的模样还挺“忠实于历史”的(戴金丝眼睛者),旁边的是他的贴身副官,也是希特勒情人爱娃·布劳恩的妹夫费格莱恩,这人在资料文献里据说是个马夫出身的文盲,但娶了爱娃的妹妹后就仕途青云直上,后来希特勒得知希姆莱背着自己议和的消息后,就不顾爱娃求情地捉了费格莱恩来枪毙,影片中此人在行刑前还大呼“希特勒万岁”,不过史实是如何就不得而知。

费格莱恩的扮演者就是德国版《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那名新任少尉,其实还有起他几名演员是熟识的脸孔,像那个小男孩的父亲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名德军连队下士官,后来奉命教导希特勒自杀方法的SS老军医则是《兵临城下》中的德国将军,光头的欣克博士好像也拍过哪部影片,不过一时间记不起来……





也许有人会问这个画面是不是小学生们受表扬的场面?或许看过本片的人也会认为这段情节是制作人员自己加上去的……事实上,柏林保卫战或者说之前的战役中,这些乳臭未干的小男孩们冲锋陷阵的场面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第三帝国派遣孩子们组成的“青年师团”和老人们的人民冲锋队来保护帝国的首都——山穷水尽的地步,一个孩子摧毁两辆苏军坦克也不是什么大话而是确有其事的,这些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而战,死亡是什么;而他们的元首一早在遗嘱中就已经打定注意,让柏林、德国和整个日尔曼民族跟他一起下地狱去,反正被他口中的“劣等民族”打败都是没有未来的……

除了有对希特勒等一众人的描写外,片中也有其中普通人的场面在穿插着,为了找回孩子的父亲来到大街上,他的其中一只手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去,而他的孩子则和其他孩子一起在大街上操弄一门大型88防空炮,准备阻止苏军的前进,父亲不认同孩子们这种不要命的做法,结果反而给让儿子骂了一声“懦夫”;入夜后,燃烧的街区内,人民冲锋队和党卫队的死硬份子在逮捕企图逃脱的居民,因为他们没有参加阻止苏军的行动,所以把逮捕者通通吊死在大街的电灯柱上或者就地枪决,连老人和妇女都不能幸免,街道旁边的大屋子里,素以纪律严明的德国士兵们则扔下枪抱着妓女在一起集体淫乱,出身贵族军官团的指挥官不但没有制止反而参与其中;十字路口上,天真的少男少女们操着大炮轰击苏军坦克,阵地给击破后,高举右手的美丽少女被男友开枪打死,男孩也对自己扣动扳机后倒在恋人的尸体旁边……

这就是1945年4月的柏林,绝望和混乱、疯狂——

柏林战役本来就是“80万复仇的疯子(苏军)对60万绝望的疯子(德军)”的战斗,平民伤亡的数量远远大于军人,唯独希特勒这个一切的始作俑者躲在地堡下,幻想着其他德国部队前来解围,诅咒着背叛他的戈林和希姆莱等将领官员,最终一切都没办法改变自己灭亡的命运。





在希特勒这最后的日子里,有些人似乎打定注意逃离,也有些人决定和元首一起赴地狱,爱娃·布劳恩这个女人在不少资料和文献里也介绍讨论过太多,的确这不是一个漂亮的女人,我想希特勒能够接受她的原因在于她不会制造麻烦和头脑简单吧,反正她愿意守到最后的,元首当初对世人说为了国家社会主义的大业而放弃家庭,到现在元首已经变得和以前那个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差不多,甚至是更坏,国家社会主义也注定完蛋了,元首才愿意说给女人一个名分,对于爱娃·布劳恩来说,这最后几小时的名分已经足够了。

上图中另一个人物是纳粹生产部部长的斯佩尔,他跟爱娃或者戈培尔不同,也不算是元首狂热的殉道者,但跟戈林和希姆莱的逃离相比,他到最后一刻尽了自己对第三帝国——应该是德国的责任,某种意义上他跟之前身死的隆美尔相似,对元首和德国的双重忠诚,所以也让他几乎成为了720事件执行者施道芬贝格那样的人物,一般在第三帝国历史的描述中对于斯佩尔的评价都是比较正面的,可能是由于他拒绝执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后来他把这件事明白地告诉希特勒,希特勒也没有像他预期中发怒或者要处决他,可能跟刚刚得知的希姆莱事件比较下,他还能够容忍斯佩尔的行为——战后,斯佩尔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处20年有期徒刑,同为部长级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则被判决死刑。





我是这样想的,有人愿意为某种目的而殉道,但却为同样的目的而为别人作出同样的选择是不能接受的行为,正如自杀式袭击者一样,为自己选择了殉道的同时也为另外毫不相关的人宣布死刑——正如戈培尔夫妇一样,在他们自己选择为元首殉道的同时,也以“不能生活在没有元首和国家社会主义的环境下”为理由逐一毒杀了自己六个孩子的行为——人类绝望下疯狂的行为,有时候确实令人发指到如此的地步。

戈培尔夫妇算是除爱娃外的另一个追随希特勒下地狱的殉道者,作为戈培尔本人来说还可以了解,希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就是戈培尔一手构筑起来的梦想,现在两者都彻底完蛋,那只得三寸不烂之舌的他也自然没有存在的必要,至于戈培尔夫人的玛格达也是一个狂热者,但是被哄着带到地堡里的孩子们却是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和能力,他们其实和地堡外那群用血肉之躯抵挡坦克的孩子们根本是一模一样,哑然地成为了这个末日帝国的最后陪葬品。


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和爱娃自杀身亡,地堡房间内响起一声枪声后,门的后面就是历史……

如果撇开一切一切,历史、道德、正义……或许对于那个在门后的那个人,似乎是在众叛亲离后只能坐地待毙的老人,还可以给予那么一丝同情的话……

然而,那一切一切始终是无法撇开的,包括他的死亡、他的疯狂、他的罪恶,因为这一切一切就是历史和事实——





一个理智优秀的民族,在一个人的带领影响下,走向疯狂,走向灭亡,最后跟那个人的尸身上被点燃的雄雄烈火一样被吞噬……

纵使他明知道“即使明天有几千几百万人会诅咒我”,即使他已经随同他的罪恶一起化为灰烬,即使他为世界所带来伤痛依然难以消除,明天的太阳依然会继续升起……





1945年5月2日,容克夫人和一些德军官兵一起逃出了总理府,准备离开已经成为死城一样的柏林。

关于本片的一些拍摄道具,始终看德国人拍德军影片才是皇道啊,武器装备服饰布景的感觉都十分不错,上图中可见地上的那把枪可不是AK-47,而是突击步枪的始祖MP-44,柏林保卫战中的德军都是以MP-40冲锋枪和MP-44突击步枪为主的装备,还有小男孩在柏林街头拿着有自己脑袋般大的“铁拳”火箭,以及苏军方面的PPS冲锋枪;至于大型武器的话,惊鸿一现的两处坦克场面,跟苏军步兵冲锋的T-34/85中型坦克一炮端掉了德军在街头的阻击阵地,还有停在奥德河旁边的“虎”式坦克——很明显看得出这是某种坦克改装后的模样,虽然有点粗糙,但德国人比起某些同行明目张胆地用谢尔曼或者T-34当德国坦克的行为已经是专业许多,以及搬运物品的SDF233装甲车等等。





和德军官兵出逃的容克夫人来到一处集合地点,被告之已经被苏军完全地包围后,众人只好准备投降,容克夫人身边的是希特勒的素食厨师Constanze Manziarly,容克夫人和她告别后逃离,她成为苏军的俘虏,直到1947年才获得释放。





容克夫人在其他军官的劝说下决定离开,但这时候苏军已经出现在他们眼前,许多德国士兵都砸毁自己的枪支放弃抵抗,容克夫人准备一个人穿过苏军士兵的人墙时,那个已经成为了孤儿的小男孩(不进行抵抗的父母之前被人民冲锋队杀害)跑上来握她的手,与她一起离开苏军的包围圈。

如果没有拖着小男孩的话,这里的容格夫人或许会被苏军作为一般俘虏扣下,当年进入德国后的苏军也挺可怕的,只要有机会的话就会实施他们的“报复”,也难怪说一个2亿人口的国家有3500万在这场战争中丧身,几乎认识的人就会有亲人在战争中失去,很难说他们会对挑起战争的国家怎么样对待……(不过这些家伙以后在中国东北的所作所为就不在这个的解释之列中——)

严格点来说,《帝》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战斗描写不多不说,甚至连直接死亡的画面也是省得就省,作为敌人的苏军由始至终只不过是一群土黄色的身影和轰隆的炮击而已,直到最后的片断才有清晰的形象——一个苏军士兵看见容克夫人,她也忘记了蒙克将军说不要看俄国人的眼睛,当对方把手上的杯子递给她时(是想让她一起庆祝吗?),她都吓得不敢动弹了,直至小男孩的手果断地把她拉走……

战争结束了,男孩从废墟里找到一辆自行车,两人驾着自行车走在阳光明媚的道路上,仿佛战争和枪声都远去了,环绕在平静的蓝色天空中只有慢慢由后人去书写的历史……



-FIN-







不要看这位女士颇为轻松的模样,这个1935式德军钢盔有幸试戴过一次,几乎把脖子都戴歪,虽然价钱挺让人眼红的,但实际用途就……如果说,当机车头盔用的话,一定会闹出颈椎病的。






[被 美人如玉剑如虹(UNE) 于2005-5-4 17:29:38修改]
[被 美人如玉剑如虹(UNE) 于2005-5-4 17:39:37修改]
[被 美人如玉剑如虹(UNE) 于2005-5-4 17:44:46修改]
[被 美人如玉剑如虹(UNE) 于2005-5-4 17:49:15修改]
[被 美人如玉剑如虹(UNE) 于2005-5-4 17:52:10修改]


离线
仿佛桃源故人至,原来一朝南柯梦。
(noin)
= 斑竹 =
所 属:OZ
等 级:二级特佐
帖 数:5929
EXP:34557
 
发表时间:2005/5/4 19:54:01

不是说今年奥斯卡的提名影片吗?我一直以为是好莱坞的片子……

继秘书之后,希特勒的随身护士最近也打破沉默,接受采访了。不过,据说没有写自传的打算(因为不需要变的有名)。并且指出,根据秘书小姐自传拍摄的这部电影,也有不少漏洞和缺点的说。

不过,历史的东西……谁知道呢。


在线
说楼主:“你是好人。”の南條院 朔夜大人
(renshuoye)
= 管理员 =
所 属:联邦
等 级:少校
帖 数:4102
EXP:3082
 
发表时间:2005/5/4 20:57:55

对那最后的某个时刻发生的某场战争来说,有这句话就够了——

“……柏林战役本来就是‘80万复仇的疯子(苏军)对60万绝望的疯子(德军)’的战斗……”

…………
…………

(转身吃药吐血去……)


离线
在OZ边缘呼唤文
(operationzero)
= OZ苦吏马 =
所 属:OZ
等 级:二级特佐
帖 数:2152
EXP:11465
 
发表时间:2005/5/4 22:33:01

这段时间电视里随时都能看见2战纪念活动……某某国反思之类……楼顶的果然坐不住了。=v=b 昨天新闻里就有一个西特勒的警卫跳出来回忆历史。
“好赖屋”的战争片,越拍越白烂啊。除了华丽的电脑场景和少不了的18#戏外,别的东西少得可怜。不过对于偶这种看热闹的来说,至少比国产的“大”片好多。-v-b

PS:历史都是后人评价的~-0-~(真相就是用来掩埋的!)


离线
网络小猫
(webboy998)
所 属:OZ
等 级:伍长
帖 数:111
EXP:59
 
发表时间:2005/5/5 20:28:53

这个电影拍得好啊……
正式阿……
强啊……
发帖者德语那个弱阿…… 
呃……
那叫 Der Untergang 不是 Untergang Der
而且找个西班牙语的海报干什么?要找也要找个德文原版的啊……


离线
仿佛桃源故人至,原来一朝南柯梦。
(noin)
= 斑竹 =
所 属:OZ
等 级:二级特佐
帖 数:5929
EXP:34557
 
发表时间:2005/6/2 20:29:06

看完了,忍不住来提下旧贴。

幸亏有此文,对于影片中某些不甚了了的情节有了加深一步的理解。(天杀的只有英文字幕版,看得一个头比两个大……)

在某种程度上,电影还比较象纪录片,看到戈佩尔夫人亲手毒杀六位雏儿的时候,不禁想起“虎毒不食子”而背脊涌起一阵寒意。

在最后,Traudl Junge一番自省的话语,让人没办法不对这个敢于承认错误的民族产生深深敬意。而当中,她所提到的少女Sophie Scholl也让我认识到另外一段德国历史,名为“白玫瑰”的行动象征……

我想,有多少的过去已经灰飞湮灭,却有多少仅存的历史记录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理解,让各个民族之间能共享更多宽容,更多的相互包涵。


HP:100 | 气力:100 页码:  1

 

广告业务 | 网页制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合作

——————————————————————————————————————

Copyright (C) 2001 中国机动战士联盟MSL( http://www.cnmsl.net ) , All Rights Reserved

MSL是英文Mobile Suit League的缩写